首页 > 资讯 > 市场行情

定准降息又要来了?央妈再放水 楼市未来走势如何?

http://www.0351fdc.com      2018/6/23 9:37:00      地产情报站      评论: 0

01

降准之后,楼市泡沫空前积聚

前几天,统计局发布了70个大中城市的5月份房价情况。不过遗憾的是,此前因各地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出现的房地产涨幅下调10个月后,再次出现了反弹。

中国5月70个大中城市中,有61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4月份是58个。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62个房价同比上涨,4月份是59个。

与此同时,降准又要来了。

6月20日晚,《新闻联播》播发了一个大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将“定向降准”。

 

这次会议确定了当前的货币政策基调:

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

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

如果定向降准正式落地,这将是年内第四次宽松。

而最近一次的定向降准是在4月17号,距今两个月。这样的时间节奏里,再次提出定向降准,放松的信号明显。

虽然这次是“定向”降准,按照字面理解是为扶持小微企业。但事实上,前两次降准,几乎所有机构都获得了“定向”的雨露,接近全面降准。

02

定向降准,“定向”还是“均沾”?

重点扶持“小微”,是昨天国常会对降准目标的描述,这也和最近两次降准的说法一致:

今年4月17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央行的官方文件中就提到了“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话语。

 

再比如去年9月27日的定向降准,同样也是为了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

虽说是“定向”,扶持“小微”,但事实上,前两次降准,几乎所有机构均获“定向”雨露,比如去年9月底宣布(今年1月实施)的定向降准,根据券商测算,覆盖了全部大中型银行、约90%的城商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接近全面降准。

那么,此次降准是否仍是“雨露均沾”?

中金公司昨天的研报预计,今年将有两次降准(虽然名义上可能仍为“定向”)、每次100个基点,而与4月那次类似,部分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可能用于置换到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03

过去十年,我们是怎么制造出金融饕餮的

过去十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们一起制造和享受了一场金融市场的饕餮盛宴。

2018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M2)超过170万亿。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45.7万亿。十年间,央行的资产规模从17万亿膨胀到36万亿。在美联储QE的十年里,中国央行悄然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央行,每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的一半。

 

十年里,地方政府成为了最强力的金融机器。开始从各种平台疯狂借贷,进行城市建设,有了政绩,地方政府的加杠杆就像上了瘾,怎么都堵不上。看上去财政赤字只有3%,但这些年地方政府玩儿起了出表。影子财政欠下的钱,远远不止这些。

十年里,银行发放贷款也近乎疯狂。表内贷款余额从30万亿飙升到120万亿还不够,30万亿的表外理财资金借资管之名,行表内贷款之实。疯狂的放贷下,银行利用各种通道业务,让监管成为一纸空文。

当金融机器运作的时候,企业开始盲目负债,大搞资本运作,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飙升到160%以上,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

企业想方设法投身资产泡沫。一时间很多实业转投地产,就连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100多家央企都有近80%的企业玩起了房地产。后来干脆实业转金融,会玩的大搞金控模式,逼得中央现在要对金控进行牌照管理。

普通民众嗅到了货币宽松的机会,无奈能投资的领域又极其有限。于是不断上演“一夜暴富”戏码的房地产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抓手。数据显示,中国人过去一年买下了13.4万亿的新房子,平均每天成交超过360亿元,一个星期的交易额几乎相当于日本一年,而十年前这个数字只有3万亿。

房地产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所以民众的目光也更多的转移到资本市场。

中国资管产品的规模迅速超过100万亿,股债期汇,泡沫一个都不能少。谁能想到,在成为一个技术大国之前,我们竟然先成为了第一金融大国。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率超过8%,甚至超过了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

显然,不是我们的金融有多发达,而是我们的金融脱离了本源。 

04

一面是高房价,一面是“弃房断供”的风险

房子的价格在连年走高,我们的平均工资每年也都在涨。然而房价的涨幅却远远高于工资的涨幅,尤其一二线城市让人望尘莫及。

而现在三四线城市动辄上万的房价,对应的却是2、3千的工资,更是压力山大,不过加重杠杆购房确实是不得不的选择,尤其是那些苦逼的中产夹心阶层。房子是买到了,而偿还房贷又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座大山。

你看,问题来了。

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近日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中,公布了2017年公积金贷款逾期金额为10.58亿。

 

与上市银行巨大的财力相比,这个数字并不会让人觉得“瞠目结舌”。但是你要知道,在2016年公布的报告中,这个数字还是7.86亿,一年之中逾期金额足足上升了34.6%。

再看另一组数字,2017年发放的个人公积金贷款为254.76万笔,比上一年降低了22.21%,贷款发放额为9534.85亿,比上年降低24.93%。

发放的贷款越来越少,但是逾期越来越多,这并不是什么好苗头。从公积金贷款目前出现的问题,纵观整个房贷市场,在还贷压力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这就指向了一个残酷的可能——断供潮。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3.25%利率的公积金如果都还不上了,还能指望还得起商业贷款的利率?要知道国内目前整个房贷利率水平走高意味着未来基准利率迟早也将上调,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公积金贷款的额度有限(一个人50万,有补充60万),如今偿还都出现了逾期率上升的现象,接下来商贷逾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而印证这一可能性的发生则可以根据国内居民杠杆率的高企来判断。

国家金融和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中显示,2017年非金融杠杆率在回落,金融部门也在去杠杆,甚至政府部门的杠杆也略微下滑,但问题是中国总体的杠杆率却在上升,这是因为国内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6年的44.8%上升到了49.0%,提高了4.2个百分点,所以去杠杆去了一年,国内老百姓成为了背锅侠,非金融、金融以及政府的杠杆率从某程度上来说转嫁到了我们头上。

那么,居民的杠杆率就一定是买房吗?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是反问一句:除了房子,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全民举债吗?

 

05

内忧外患,降准后的房价依然坚挺

这两年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叠加,政府不得不大刀阔斧改革,进行轰轰烈烈的去杠杆运动。

2017年政府总杠杆率从上年的36.6%下降到36.2%,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从2016年的16.1%上升至16.2%,上升了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由2016年的20.6%下降到19.9%,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去杠杆偏紧的货币政策,使一些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五月的经济数据表明,除了房地产的其他方面,全面下滑。对外,特朗普政府对待中国的贸易战态度全面转向强硬,而中国也选择了同样的回应,中美毛衣博弈正在转化成全面的长期的经济对抗。

内忧外患下,再加上A股暴跌到3000点以下这根导火索。于是,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只能适度宽松,用“降准”来对冲目前的经济窘境。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虽然旨在扶持小微企业。但是这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多的资金流到市场上,肯定会渗透到房地产领域。对于开发商而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这笔钱的能力依旧在,更利于拿地开发了。而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从银行贷款购房更容易了。

对于楼市而言,虽不会大水漫灌,但不可避免的是有增量资金流入,房价,自然水到渠成的……

过去十多年,房价在中国依旧一如既往的野蛮生长,完完全全的脱离世间任何的经济法则。希望这次能往楼市少注些水!

06

“宽松一时爽,全部火葬场”

算一算,央行这个月已经累计净投放了4035亿元。6月19日,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1000亿元,同时开展MLF操作2000亿元;6月6日,央行开展MLF操作4630亿元,对冲6月到期量2595亿。

这还不够,这次整个市场又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降准。

而最终收益的第一批人会是谁?或许不会是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毕竟在银行看来,这些中小企业的风险太高。

如果全国楼市再次回暖,万人抢房再次出现,房地产销售反弹,试问哪个行业有房地产“欣欣向荣”。在去杠杆、贸易战的背景下,让银行感到安全的还是,大型房企和国企。

货币宽松就是这样,超发的货币从来不会带动经济增长,流入错的领域,带来的只是资产泡沫。

降准、放水,经济只能得到暂时喘息,而风险却不断攀升。把炸药包垫在脚下,表面上看是长高了,可是垫在脚下的是炸药包啊!

楼市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最大顽疾,就像一个瘤子越长越大,你越是下不去手做手术,他就越膨胀。可能后面为了防止外储流失,更多的城市会加大限售的力度,不让楼市里的钱出来套现,楼市的流动性会进一步降低,在冻结的手段上不断加码...

活在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未来的痛苦又有谁来管?

扫描关注“住在太原”公众微信
分享新闻到朋友圈
编辑:xin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0 人参与
作 者: 登陆 注册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住在龙城网保持中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