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磁悬浮、道路打通、绿地全覆盖、多种新兴产业布局……
这就是今年9月我市最新公示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二期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到的。
据悉,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二期位于起步区的西侧,处于太原市小店区与清徐县交界处、汾河东岸、潇河两岸,规划区东起人民路,西至潇河产业园区西边界,北起潇河产业园区北边界,南至文源路(广安街),规划面积约77.57km2。
潇河产业园区二期规划范围
虽然该报告书中主要是以环境影响为重点,但同样提及了诸多方面的重点规划。其中信息量较大,今天我们着重针对路网、轨道交通、总体规划3个方面来详细聊聊……
01
交通路网
区域内规划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三级构成园区内部道路系统。
快速路规划:
快速路示意图
快速路格局为“两横两纵”。“两横”为小牛线(汾潇街)和文源路(广安街),“两纵”为滨河东路和太茅路(道路参数如上表)。
近期按照主干路建设,按照快速路预留用地,采用“高架主路+地面辅路”设计形式。快速路总长38.41km。
主干路规划:
主干路示意图
主干路格局为“四横四纵多联”。
Ⅰ级主干路为“四横四纵”:“四横”为北格街、潇河大街、敦化街、紫林路;“四纵”为人民路、代王路、潇河大街、大王线(具体参数如上表)。
Ⅱ级主干路为“多联”,主干路总长80.55km。
次干路及支路规划:
(请参考上方规划图中橘黄色部分)
结合快速路及主干路网走向及间距,合理布设次干路网,总体呈方格网状,次干路总长136.95km。
潇河南北路属于次干路系统,因其位于潇河两侧,功能定位为生活性次干路,其道路红线为36米,横断面形式为双向六车道,非机动车道在道路一侧双向布设。
根据规划区开发情况,对支路网进行弹性控制,支路网布局时应与其他等级路网组合形成推荐的街区尺度。
02
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成为该规划中的亮点!
轨道交通规划图
规划中显示,在未来潇河产业园区(太原)二期内将形成“两横一纵”的轨道布局结构。
“两横”为轨道交通R3线和R4线,“一纵”为轨道交通R2线。
其实根据早前公示的规划显示,太原南部规划有R1—R4四条轨道交通,但本次规划的线路与早前规划略有变动。
太原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公示于今年3月)
据图中显示,R1号线北部与地铁1号线相连,向南、向西与地铁2号线接驳后继续向南变为R1支,通过真武路,终点抵达太谷县城,增强综改区及城市南部与武宿机场之间的联系。
R2号线潇河产业园二期段将沿着大王线为走向,衔接太原中心城区、潇河产业园区,最终抵达尧城机场。
R3号线位于潇河以南,西将通至清源镇中部,本次规划与今年3月公示的规划有所改动,但根据之前规划显示,西部终点将抵达晋祠,东部重点通往潇河产业园晋中区域后向北、东通往榆次老城。
R4号线位于潇河以北,根据早前规划显示,该线同样东西贯穿整个潇河产业园区,东西终点均与R3线相交,并且R4号线将在R1号线西侧向北转弯后再向东,但在本次的潇河二期规划中无法确定走向,是否改线暂不可知。
本次规划的线路仅有潇河产业园二期部分范围,具体走向还请以最终规划为准。
03
规划布局
我市将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和园区发展需求,确定规划区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核”:
即汾河与潇河交汇处的“都市区生态文化创新核心”。着眼于未来重大事件、重大功能的发展布局需求,充分发挥两河交汇处优越的生态景观和区位条件,预留公共服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类设施布局位置,适应多种可能,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区域形象。
“两轴”:
“两轴”即文源路产业发展轴、太茅路产业发展轴。以文源路(广安街)、太茅路为骨架,布局近远期结合的多个产业组团。
文源路产业发展轴:文源路为整个潇河产业园区贯通太原、晋中各产业组团的拓展轴,同时联系潇河产业园区与清徐县城。
太茅路产业发展轴:太茅路为潇河产业园联系太原主城和太谷组团的主要轴线。
“三带”:
即都市区级的三条结构性生态带。
汾河生态文化景观带:纵贯太原都市区,串联沿线多个都市客厅、公共文化活动节点,形成都市区标志性的公共文化纽带和生态修复主干。
潇河生态服务带:贯穿太原都市区南部,串联潇河产业园区晋中部分、太原起步区及五大中心,形成综合展示潇河产业园区现代活力、生态魅力的公共服务、文化生态复合廊道。
太中银生态隔离带:连通潇河绿廊和周边农业区,是都市区南部重要的呼吸通道和公用设施廊道。
“多组团”:
以河流、铁路、生态带、快速路等线型要素为边界,形成多个产业组团和居住生活组团。
这里将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先导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目标到2025年,园区布局骨架初具规模,“六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和人口快速集聚,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园区引领示范作用凸显。
到2035年,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形成蓝绿交织、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新兴城区,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建成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先导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官方QQ | QQ群 |
---|---|---|---|
微信号:tyzzlc
楼市优惠随时关注 |
|
业务QQ
中介QQ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