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投资110个亿建大学城

http://www.0351fdc.com      2011/9/5 16:31:00      山西晚报      评论: 3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特指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美国的波士顿、日本的筑波等。

  在我国,大学城建设是继20世纪90年代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到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直辖市。

  4月15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山西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在晋中市正式破土动工。一期规划占地9676.08亩,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一期工程预计两年后完工,届时将有10所高校、约14.6万师生入驻我省首座大学城。

  高校新校区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北侧,距太原市中心仅25公里,紧邻榆次环城北路、石太高速,西靠太榆路、武宿机场。这将加快太原、晋中两市同城化步伐,为太原都市圈形成新的经济和文化增长点。

  高校新校区将突出“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的规划设计理念。山西力求通过近10年的规划建设,把高校新校区打造成中部地区一流的“智慧谷”。高校新校区有一定的集聚规模效应后,我省将启动新校区二期建设。

  那么,山西的大学城建设将秉承什么样的理念?首批入驻的10所院校包括哪些?他们将各自采用怎样的建筑风格?大学校园文化将如何进行转移及传承?10多万师生的医疗、交通、通讯等配套问题能否及时解决?如何避免国内一些大学城建设中凸显的弊端?近日,本报记者多方走访,快马探报——

  4月15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山西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在晋中市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预计两年后完工,届时将有10所高校、约14.6万师生入驻我省首座“大学城”。

  山西高校新区位于晋中北部新城北侧,离太原市中心约25公里,紧邻榆次环城北路、石太高速,西靠太榆路及武宿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快捷,其一期规划占地9676.08亩,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

  新校区发展定位以理工医科院校和综合性科研院校为主,首批入驻的高校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煤炭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0所高校。

  风格:开放共融,崇尚知识,追求进步

  “高校新校区将秉承‘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的规划设计理念,力求实现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地域与时代精神并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规划建设中,高校新校区将全方位展现入驻高校的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立体式展现我省深厚朴实的建筑风格,淳朴厚重的民情民风,在自然地形、地貌基础上,充分还原底蕴独特的人文环境与自然文脉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上,高校新校区还将充分体现开放共融,崇尚知识,追求进步的自由精神。

  布局: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

  在高校新校区奠基仪式上,记者了解到,校区总体布局是保护和利用原涧河自然环境为核心景观带,发挥谷地、林荫带等生态景观的作用,并在周边集中布局具有公共设施功能的校园建筑、交流空间、开放场所,构成校区核心的“智慧谷”和“一带、三郎、多节点”的整体空间景观结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校级互动丰富、城区与校园融合的城市空间整体。

  同时,新校区规划延续了北部新城中轴线,与北部新城空间连续、环境相融、功能互补。

  北部新城为新校区提供教师住房、校区商业与公共服务,交通上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路网,景观上对接北部新城景观轴与景观界面,以新校区的发展带动北部新城建设,形成北为教育文化、南为生活服务的发展整体空间,共同形成了集聚高端人才、区域先进生产力与创新力的主题新城区。

  蓝图:将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新城

  近10年,我国各中心城市涌现出一批高校新区,截至目前,有43个城市已建和正规划建设高校新区,遍及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山西省高校发展多年来一直受到用地严重不足、校区相对分散、管理成本较大等问题的困扰。

  为此,山西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在晋中市建设山西首个高校教育园区,力求通过近10年的规划建设,把高校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生态、可持续的高校区。

  据了解,在新校区建设的蓝图中,晋中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馆、青少年科技中心,连同雅乐公园等建筑将包含在规划内,未来的高校新校区一带,将是一座功能齐全、服务完备的新城。

  效益: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山西高校新校区项目的建设,对于周边的村民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

  4月17日下午,记者见到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聂村的村民杨师傅,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聂村与高校新校区仅有一路之隔,村里这次共有3000多亩地被征用。“补偿款已经到位了,生活安置在村里。等将来大学城建起来,我想着在大学城边找个生意做,服务师生,我们也能赚点钱。”杨师傅说,他家原有8亩地,这次高校新校区建设中,大部分土地都被征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对高校新区带来的未来效益,业内人士都表示乐观。有关人士认为,山西大学城周边虽然目前还处在聚集人气的阶段,而且大概需要2—3年来完成这个阶段。但大学城周边生活区以大学城14万师生为依托,在这样一个具备高文化、高素质的居民生活区兴建一个全新模式的产业,不会出现客少冷场的后顾之忧。

  山西高校新区14万人的消费群体,将会使周边的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假设每人每月平均校外消费500元,14万人一年的消费额将会达到8亿元。

  正如许多城市的大学城的兴建一样,山西高校新校区每年的拉动消费也不容小觑,它不仅会带来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成为太原乃至山西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10所高校期待华丽变身

  太原理工大学:10所高校中面积最大的院校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百余年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优良传统,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我省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奠基仪式上,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作为代表发言,他说:“高校新校区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保证新校区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利用。”

  太原理工大学新校区在“大学城”内的位置,大致是南至现状纬四街,北至规划纬六路,西至鸣李东街,东至中都北路。拟建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045亩,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10.7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30.7万平方米,其面积是10所高校中面积最大的一所。

  据介绍,太原理工大学规划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学科团组,两区兼顾,老新互补,同步发展”;新校区设计理念是“百年底蕴,现代气息,三晋文化,理工内涵”。“目前,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和单体建筑概念设计招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自3月2日公开发布设计招标公告以来,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设计单位前来报名,到3月16日报名截止日,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43家单位报名。”太原理工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处韩勇鸿处长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初步筛选出11家知名的、且富有校园规划业绩的国内、境外投标单位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我们要做好老校区的继续完善和新校区的加速建设,实现两区兼顾。”韩勇鸿说,“一方面要继续抓好老校区新建和拟建的8项工程建设,按既定目标高质量建成,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新校区手续办理和校园规划等工作,尽快开工。新校区建设资金来源是用一部分旧校区进行置换、银行贷款以及自筹。”

  山西医科大学:期待注入新鲜的校园文化

  山西医科大学,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创建于1919年,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医、理、管、法、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学校本部教职工1547人,专任教师851人,普通高等教育学生12142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649人。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以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赵雪芳为代表的专业人才5万余名。

  按照规划图显示,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占地1139亩,面积是目前校本部的4倍还多。“学校的硬件设施确实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招生速度。”山西医科大学宣传部部长李拥军说:“1991年时,学校每年招收300名学生,现在每年招收本科生1—2千,研究生约1千人,还有博士生以及成教的学生,每年能达到三四千人。去年的大一新生,有的专业在本部上课,有的在榆次校区,有的在市委党校校区,很不利于管理。”“学生们也不乐意,说医科大每年的分数线很高,好容易考上了,还要到榆次上学,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因此听说要建大学城,最高兴的就是这些孩子们。教职工仍然住在太原市内,学校的校车负责接送。”

  山西医科大学紧邻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少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大一开始就安排有实习课,新校区远离市区,学生们的实习机会会不会因此减少?

  李拥军介绍,“这个不用担心。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都是我们定时实习,学校会统一安排;大四、大五的学生大多回原籍实习,太原本地的学生都在山医大一院和二院实习,实习期间通常要搬去医院的学生宿舍楼住。外地的学生实习完毕,学校会有交通、通讯等一些补助。”

  李拥军说,山西医科大学从成立至今,多次易名,多次迁址。最早的校区在文庙附近,之后又曾先后合并到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1996年4月,正式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沿袭至今,每一次搬迁都有新的内容注入,但其“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办学理念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太原师范学院:迁入大学城,在校学生有望增至2万人

  太原师范学院是1999年3月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近年来,秉承“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理念,发展师范和非师范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5个,现有12000余名学生。“我们在‘大学城’的新校区占地1593亩,目前对于新校区的具体规划工作还没有展开。如果迁入新校区,我们的在校学生将有望增至2万人,长期困扰我们的老校区占地面积有限、难以承载更多在校学生、教学设备老化、学院难以升级发展的难题将大大缓解。”4月15日,太原师范学院规划办公室的刘老师告诉记者。

  师范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后,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优良成绩。申硕工作取得突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学科建设长足发展,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太原师范学院位于市中心,受周边环境影响,占地面积很有限,并且难以扩大,这与日益增长的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学校很难做大做强。迁入“大学城”新校区,对于太原师范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新校区建成后,太原师范学院将整体搬迁,旧校区将用于土地置换。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将参与新校区建设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该院由国家级重点中专改制为高职院校,是我省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职学院之一,设有土木工程、建筑装饰、建筑经济管理、环境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等6个系,现有师生共一万多人。5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建筑类高中级专门人才,担负了省、市、县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大中型建筑施工、设计、规划、科研等工作,为山西建设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省城学府街,受土地限制,一条马路将建筑学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四周全是居民区及写字楼。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条件已经不符合长远的办学规划。

  该学院副院长周尚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入驻大学城,将提升学院办学实力,为建成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打下良好基础。

  据周尚文副院长介绍,新校区占地505亩,将来按校园比例划分使用区,大致可分为生活区、教学区、实验实训区、行政办公区等。建成后的新校区可容纳近万人的规模,设立29个专业,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学院还将考虑建教职工单身公寓和教师周转用房。“现在正在围绕项目立项,办理各项手续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建设资金将通过旧校区的土地置换和贷款融资等渠道来完成。”周尚文说,新校区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确定后,他们将紧紧围绕制定的十项原则:精品工程原则、体现示范性骨干院校原则、建筑文化原则、教职工福利原则、工学结合原则、科学管理原则、节俭实用原则、民主集中原则、依法合规原则、廉洁自律原则。“根据自身优势,我们制定了工学结合和建筑文化原则,专业教师将参与投身到新校区建设项目中,更好地体现我们学院优势和建筑文化和风格,也能提高教职工实践运用能力。”周尚文表示,他们也将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建设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按照学院建设方案,3年内,中央、地方、学院将投入不少于7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及领导能力建设、实习实训条件、课程体系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建设项目。

  山西中医学院:设计采用“唐风古韵,秦砖汉瓦”

  山西中医学院,1989年6月成立,现已成为我省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中心。建校以来,始终恪守“求真”校训,秉承“职责、规范、严谨、效率”教风和“诚信、精进”学风,坚持“艰且益坚、持重笃行”校风,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办学之路。

  山西中医学院目前占地150亩,新校区占地900亩,由于资金短缺问题,他们在150亩的基础上,自留了50亩方便学生实习时安排住宿,其余的100亩将会通过招标的方式筹措资金。

  山西中医学院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九个专业,其中护理学以及高级助产专业广受好评,每年几百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我们学院在此次大学城建设的问题上,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意见,今年春节前就开始筹划,大年初七一过,学院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们就开始了招商投标的工作,在设定了几套方案后,采取了学生投票来选择方案的决定,让每位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学院建设的过程中。”山西中医学院宣传部副研究员仇志勇说,“最终根据大家的投票,我们新校区的建设会采用唐风古韵,秦砖汉瓦的风格,这和我们中医的传统文化也是吻合的。”“大学不仅要培育学生的文化知识,更注重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10所高校建在一个区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社团活动可以更加丰富多彩,校际往来更方便,教师相互交流更加便利,大学城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仇志勇说。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大学城的建设解决了城市中心高校发展没有空间的瓶颈,但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需要关注:教职工上下班成本提高了,交通、通讯费用怎么解决?教职工到了新校区公寓问题能否解决?图书馆值班人员晚上怎么休息?恐怕还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

  山西煤炭学院:结束我省无煤炭类本科院校的历史

  山西煤炭学院,在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创办于1984年,历经27年,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办学规模快速发展,专业设置渐趋合理,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为煤炭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省24所涉煤院校中,每年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只有5496人,其中本科267人、专科2259人、中专2970人,而目前全省煤炭类专业人才缺口接近2万人。煤炭大省山西没有一所煤炭类本科院校。

  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院长刘发威告诉记者:“目前全省煤炭产业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不管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与转型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省需要建立一所由教育部门主管的煤炭类本科院校。”

  新校区规划中,山西煤炭学院批准初期占地620亩,学生总人数6000人,专职教师400人。“在我看来,建成后的山西煤炭学院除了填补我省没有本科层次煤炭类院校的空白外,还能有效地解决高层次煤炭技术性人才的培养问题,符合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刘院长这样说。

  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校党委宣传部邰部长告诉记者,山西煤炭学院是以煤炭类学科应用型和管理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要功能的本科院校。立足我省煤炭企业,面向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地区,同时成为研究煤炭类经济建设和我省乃至周边主要产煤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研基地,打造工科类院校品牌,争创一流大学。

  山西煤炭学院的学科设置是按照立足山西煤炭企业急需人才的培养而进行的。初期拟设置学科采矿工程等14个,重点发展煤化工、煤炭装备制造等高新科目。

  在谈到学院资金来源问题的时候,刘发威说,学院的一期工程大概需要6.5亿元。来源主要从置换土地、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筹集。“这个可以放心,我相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会大力支持”。

  至于学院各方面的规划,比如学院大门、文化雕塑、体育馆等,邰部长告诉记者:“我们在时机成熟以后会请省建筑设计院精心规划,争取做到地尽其用、物尽其能。”


  晋中学院:新校区比现在大3倍

  晋中学院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设有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18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16个,涵盖文、理、工、经、管、教等6大学科门类。现有学生2.4万余人,在职教职工1002人。

  在晋中学院新校区项目部,记者见到该部负责人许主任,他说:“规划中的新校区,占地1190亩,是10所入驻高校中的第三名,比现在使用中的校区300亩大3倍左右。”

  许主任告诉记者,4月1日,晋中学院就将新校区所有的设计方案在学校大厅里展出,让师生共同选择最满意的方案。

  说起晋中学院高校新区,许主任拿出一份关于高校新区的地域示意图。“晋中市纬四街往北,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往南的这一大片地方,都属于高校新区。整个新校区的初步规划面积近万亩,除我们晋中学院外还将有9所大学入驻……“老校区硬件落后、地域有限、环境较差,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建成后的晋中学院新校区,首先是绿化好了,环境也优越了,文化氛围浓厚了,我觉得,下一步学校应该考虑的,还是如何将教学质量提升。如何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一批高精专的科目,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对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许主任说。晋中学院内正赶着上选修课的小李说到高校新校区,一脸的向往,“新校区远离城市喧嚣,不同高校学生也能同处一地,整个学术、文化氛围也将会有利于学习交流。”

  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大学城内唯一的艺术类院校

  山西传媒艺术学院是我省新筹建的一所高校,原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较早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院校,是我国培养广播影视人才的重要基地。2010年7月,省政府批准筹建山西传媒艺术学院。多年来,学院以“努力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日制广播影视类高等学院”为发展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创作,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新校区占地813亩,是10所高校中唯一的一所艺术类院校。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学校的初步设想,新校区建成后,演播室的规模将会扩大,还会建设一座三层楼高的专业性小剧场。硬件设施的进一步提高,不仅使学校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也为学院日后各专业升本打下了基础。”

  采访中,刚上大一的摄像班学生王阳斌告诉记者:“学校目前的空间很不够,一些设施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新校区图书馆建成后,书籍也会更新换代。而且,新校区规划中的园林式环境不仅能使我们放松心情,对拍摄作业也有极大的好处。进入新校区之后,我们学校与其他各大高校的学生沟通也会更方便,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山西职工医学院:新校区规划非常“人性化”

  山西职工医学院是由国家举办的集成人教育、普通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于一体的、独立设置的高等医学院校。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有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山西职工医学院的新校区规划已经全面出炉。学院办公室主任史真其介绍:“新校区占地250亩,是按照在校生6000人规模进行的一次性总体规划设计,总工期分三期建设,建设工程量为16万平方公里的校舍建筑面积以及配套的道路、绿化、水电通讯管网、消防设施、环卫、燃气系统等。”

  新校区的整个校园按照功能区布局分7块:教学区、试验区、公共区、运动区、生活服务区、行政办公区、对外交流区。

  对于新校区的建设风格,他们自有想法:“考虑到我们学院与中医学院毗邻,而且占地面积较小,我们的建筑风格必须区别于中医学院,它们主要是建成唐风古韵、秦砖汉瓦的风格,我们会以西医学校为核心,现代化建筑为主体,建成现代园林式校园。”“一般校园的建筑都不宜采用高层,六层以下最好,我们为了将来着想,主要向地下空间发展,譬如配备停车场、配电室、仓库等。”

  对于一些老师担心的两地奔波造成不便的问题,史真其说:“学校已经考虑到了,我们会在新校区安排每2位老师用1个办公室,并且保证有床铺可以休息,如果早上8时有课,我们7时会在旧校区集合一起坐校车去新校区,晚上下了班再回来,尽量让老师们在白天的时间上课,晚自修让学生们自由安排。每天轮流有值班教师以及领导,让每位教职工每月轮流,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安全,保证老师方便。”

  另外,在搬迁过程中,医学设备的搬迁很受人们的关注,对此,史真其表示,西医中的胚胎标本、尸体保存,中医所需的标本、器械搬运,只要在过程中按照学校之前的预案走就不会存在问题。

  “我们的旧校区占地75亩,其中教学楼所占的地基将出售,操场出售一半,学生宿舍楼以及家属区都不售,总共卖出40亩,自留35亩。”

  史真其在这个学校已经21年了,说起老校区,他感慨颇深:“虽然以前说了很多次想搬离这个校区,但这次真的要搬了,还有点舍不得呢。”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将建“交通”主题公园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唯一的一所教育部备案的交通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省交通学校。多年来,学院坚持“服务交通事业建设,融入山西经济发展,挖掘人才需求趋势,锁定市场设置专业,瞄准岗位培养人才,强化技能突出特色,坚持质量立校观念,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新校区占地501亩,将按照开放式大学的前瞻性发展原则,综合景观环境采用轴线控制的组团式布局,布置教学实验区、行政区、公共设施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休闲绿化活动区等各大功能区,并配套相应的附属设施。

  校区北部将设置交通主题公园,公园布局灵活自然,中部形成绿化山丘及人工水面,面向新校区的中央河道绿化景观带,环境优美,将是交通学院的一大特色景点。


   一个老师眼中的大学城——要现代还要有“大学味儿”

  4月15日午后,走进位于新建南路的山西医科大学,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排排整齐的丁香树,记者所拜访的是校办公室主任孙天青。

  得知记者问询山西“大学城”的建设情况,孙主任感慨:“我们学校太需要了!”

  这次搬迁的10所高校中,就数医科大的情况最为紧迫,去年,省长王君来学校参观,当看到破旧的学生宿舍楼时,当即拍板说,“医大地处太原市中心地带,随着招生的扩大,校园面积却没有增多,已经影响到了学校的发展,医科大的问题要马上解决。”

  刚一听到这个消息,教职工们都很兴奋,纷纷勾画着未来的工作环境,我听到一些学生抱怨:“我们学校本来离柳巷这么近,逛街啥的也很方便。这下搬到榆次,逛一次街得等多久啊?不同于孩子们简单的顾虑,我身边一些年轻老师们的担忧很详细:新婚的夫妻害怕分离,家里有年幼孩子的父母担心孩子吃穿,年老的教职工不习惯奔波……”

  后来,大家冷静下来后,想通了,做老师,只要学生需要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出现。高校搬迁对高校本身和教育事业都有利,扩大校区、完善教学设施,这是应对大学扩招的趋势,保证日渐增多的学生能享受充足的教学资源。

  高校搬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硬件设施和直观影响之外还要考虑软性因素,比如学校学风及文化的传承,比如对迁出迁入区氛围的影响。10所高校规模型的迁出,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城区学生的骤减降低了原来学区的文化气息与只属于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身在周边的居民会有明显的感受。“大学城,大学城,只见房子不见人,完全是个学生村。”是一位学生在谈起大学城时的一句玩笑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可以显示出其对“大学城”建设的一些担忧。

  因为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坐学校的交通车,来往于新旧校区之间,“来去匆匆”成了在大学城上课老师最大的特点。学生有问题,只能在课前或课间请教老师。因为下课铃一响,老师就急急忙忙收拾好教案,赶班车去了。住在老校区,可以和学生经常见面。随便找个石凳子坐下来,就能聊上半天。而在新校区,这样的事情显得有点奢侈。

  大学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简单说来,一所大学不但能够为其所在的城市提供智力、文化支持,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所在城市的投资与消费。

  占地几千亩甚至更多的大学城,事实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功能区。而大学城的经济文化辐射半径最少也要在大学城的边缘再向外延伸3—5公里。因此,大学城的“大学味儿”是“养”出来的,不是短期内人为“造”出来的。

  “我们在建新校区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本校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孙天青说:“校园是大学文化的载体。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大学的精髓所在。因此,学校不仅要在建筑风格上动脑筋,还要考虑文化传承。应该在新校区尽量增加各类讲座和论坛,建立学术联盟,创办刊物,这样既能增强新校区的学术氛围,也能让新生及时了解外面的世界。”

  “大学城应与城市均衡发展”——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丁润萍

  大学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国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办学理念到办学模式发生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悄然兴起大学城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有50多个。

  4月15日,我省首座大学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两年内将有10所高等院校约14.6万师生入驻。目前该项目已列入2011年山西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为解决山西高校教育“瓶颈”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建设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那么,大学城建设对山西高等教育乃至城市发展能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呢?如何建好山西自己的大学城……带着一系列问题,4月15日,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专家丁润萍。

  大学城对城市发展作用明显

  “大学城与所在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能否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4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丁润萍首先认为大学城应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二者应均衡发展。

  丁润萍表示,“大学城建设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创造就业机会。以西安西部大学城为例,西部大学城其所在的长安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大学城建设通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仅2003年入驻的10万师生、西部大学城建设,年总消费近1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为西安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而且,西部大学城的建设使得西安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一方面,随着大学城的建设,长安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增强了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大学城内的低建筑密度、多样化的建筑风格以及开阔的空间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知名高校入驻,从而吸引了许多高新企业的入驻。”

  要均衡发展,不能盲目建设

  实现大学城与城市的均衡发展,以拓展双方的发展空间是大学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的必然选择。

  丁润萍认为,大学城和城市的发展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系统渐进的过程。大学城是人才和高科技汇集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创造条件促进大学城和企业联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大学城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要通过和外界的不断交流才能产生社会经济效应。大学城周边要保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和及时,因此要完善边缘区的交通设施,增加大学城和城市的公共交通数量,增加公交线路,降低大学城和城市互动的成本。”

  丁润萍告诉记者,鉴于国内大学城的特点,我们要对大学城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规划,“我国大学城既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也不能盲目建设,要结合实际,在科学规划下进行建设。在管理规划方面,大学城的主体是高校,并非商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监督,防止以大学城的名义进行土地的商业开发,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规划进行改造,使之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规避大学城管理上的不足

  “我们的大学城建设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这样也就难免出现管理上的不足。”丁润萍说,前几年,杭州某大学城区因校际篮球赛发生学生纠纷,两校数百名学生之间爆发冲突,造成多人受伤,在社会上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丁润萍表示,由于大学城区不同于以往的办学模式,而是一个经过整体规划、谋求办学资源共享的整体。各层次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动机、行为方式、追求目标、学识修养存在较大差异,大大增加了观念冲撞和肢体磨擦的概率。

  另外,资源共享性对不均衡的学生管理水平也提出挑战。“大学城区在建设和运作上,打破了原先学校‘小而全’的办学格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实现了资源共建共用。但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一些公共资源成为各校及学生的‘抢手货’。此外,共享性也会使得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凸现出来,容易引起学生的议论和攀比,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对学生管理构成压力。”

  大学城的很多问题和矛盾还会在发展中不断产生。对此,政府和高教管理部门要有客观科学的认识,要清醒地认识问题,分析原因,增强做好大学城学生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扫描关注“住在太原”公众微信
分享新闻到朋友圈
编辑:

网友评论

3 条评论   2 人参与
作 者: 登陆 注册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住在龙城网保持中立。

最新评论

  • 山西省太原市网友 (221.205.*.*)
    4823天 发表

    谢谢您的指正 祝您中秋快乐!

    本站 回复:

  • 山西省太原市网友 (218.26.*.*)
    4824天 发表

    网站怎么一点责任也不负,山西高校教育园区和汾东教育园区差下十万八千里了,怎么老拿到一起说事,忽悠别人。

    本站 回复:

  • 山西省太原市网友 (218.26.*.*)
    4824天 发表

    这网站报道怎么一点责任也不负,正天看新闻,山西高校教育园区和汾东教育园区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你们就要放到一起说事,忽悠别人。

    本站 回复: